关于规范校外补课机构,减轻普通家庭教育负担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0-09-01

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就是适龄儿童、少年开始接受教育的九年不收取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这项制度的实施带给老百姓最大的好处就是让交不起学费的贫困家庭享受同等的教育,学习同样的知识,基本上消除了文盲,同时减轻了贫困家庭的生活负担。

这项制度的实施应该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但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普通家庭的教育负担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比以前更加严重。主要体现在补课费用上,高额的补课费用已成为普通家庭的最大支出,补课现象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极少数不补课的孩子反倒成了另类。据调查中、小学生课外负担方面存在以下主要问题:校外培训机构鱼龙混杂、过多过乱,“提前教学”“超纲教学”等严重冲击学校的正常教育:校内课后服务未全面有效的开展,导致很多学生走向校外培训机构:中、小学生因负担过重导致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堪忧:个别学校教师仍然铤而走险违规补课:

据分析,中、小学生负担越来越重的具体原因:“以分为本”的高考指挥棒是造成补课风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不同社会群体对教育资源的多元化需求是补课热,难以降温的重要原因:对校外培训机构多头管理、整治不利也是学生补课负担越来越重的原因:校内课后服务未能有效开展:偏颇的社会舆论导向助推补课风蔓延:利益、诱惑和违规补课难以查处导致个别教师违规补课。

调查中发现不少家庭用于课外培训、补课的费用高达上万元,几乎是家家都给孩子补习,少则三项多则五六项。高昂的补课费用成了普通家庭的一座大山,偏颇的社会舆论导向助推了补课风蔓延,现在中、小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但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稀缺,迫使一些家长从幼儿园就开始“抢跑”,不管孩子自身特点如何就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社会上“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片面论调,又迫使没有“抢跑”的孩子也只好加入到补课队伍中来,从而使补课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关键还是要扭转舆论导向,要通过大力推进高考改革和正确舆论导向使人们认识到“以分为本”的严重危害,把教师和家长引导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对于校外培训机构,国务院于2018年7月6日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18年8月22日下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将具体的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权下放给了各省,省政府应抓住契机,出台最严格的设置标准,严查校外培训机构“强化应试、超标教学、超前教学”行为。

针对学校放学较早,学生奔向培训机构现象,建议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鼓励和支持广大中、小学校,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可以在学生家长自愿的基础上,按照广大家长的诉求,允许学生在校上晚自习,允许家长委员会聘请教师为学生答疑,自愿缴纳必要费用”,并希望学校组织一些公益活动,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其中,传递正能量,让孩子在“心、智、体”方面更好的成长。